【特征】刺儿菜形态特征有哪些?


刺儿菜,学名:小蓟草, 拉丁文名:Cirsium setosum 。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 也是一种多用途野菜 。 刺儿菜为中生植物, 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, 有长根茎 。 适应性很强, 任何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, 在荒地、耕地、村庄路边等地方常常能看到 。 下面详细介绍刺儿菜的资料 。

【特征】刺儿菜形态特征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刺儿菜是什么
形态特征
刺儿菜为多年生草本, 具匍匐根茎 。 基生叶和中部茎叶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, 顶端钝或圆形, 基部楔形, 有时有极短的叶柄, 通常无叶柄, 上部茎叶渐小, 椭圆形或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 或全部茎叶不分裂, 叶缘有细密的针刺, 针刺紧贴叶缘 。 或叶缘有刺齿, 齿顶针刺大小不等, 或大部茎叶羽状浅裂或半裂或边缘粗大圆锯齿, 裂片或锯齿斜三角形, 顶端钝, 齿顶及裂片顶端有较长的针刺, 齿缘及裂片边缘的针刺较短且贴伏 。
头状花序单生茎端, 小花紫红色或白色, 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 。 总苞卵形、长卵形或卵圆形, 直径1.5-2厘米 。 总苞片约6层, 覆瓦状排列, 向内层渐长, 外层与中层宽1.5-2毫米, 包括顶端针刺长5-8毫米;内层及最内层长椭圆形至线形, 长1.1-2厘米, 宽1-1.8毫米;中外层苞片顶端有长不足0.5毫米的短针刺, 内层及最内层渐尖, 膜质, 短针刺 。 冠毛污白色, 多层, 整体脱落;冠毛刚毛长羽毛状, 长3.5厘米, 顶端渐细 。 花果期5-9月 。
生长习性及分布
刺儿菜为中生植物, 适应性很强, 任何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, 普遍群生于撂荒地、耕地、路边、村庄附近, 为常见的杂草 。
刺儿菜身影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。 主要分布平原、丘陵和山地 。 欧洲东部、中部、苏联东、西西伯利亚及远东、蒙古、朝鲜、日本广有分布 。
繁殖方法
刺儿菜 用种子繁殖 。 6-7月待花苞枯萎时采种, 晒干, 备用 。 早春2-3月播种, 将种子用草木灰拌匀后播入穴内, 覆土, 以盖没种子为度, 浇水 。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即可移植 。
【特征】刺儿菜形态特征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主要价值
食用价值
幼嫩时期羊、猪喜食, 牛、马较少采食 。 植株秋后仍保持绿色, 仍可用以喂猪, 刺儿菜的时有硬刺, 茎秆木质化后粗硬, 利用期为5—7月 。 早期供放牧, 或带根采回, 去掉泥土, 径切碎生饲喂猪或做青贮料, 开花前后植株, 割取晒于后, 可供冬春制粉喂猪 。 另外本种为秋季蜜源植物 。 带花全草或根茎均为药材 。 刺儿菜的嫩苗又是野菜, 炒食、做汤均可 。
药用价值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载:小蓟, 山东俗名萋萋菜, 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, 奉天俗名枪刀菜, 因其多刺如枪刀也 。 其根与茎皆可用, 而根之性尤良 。 剖取鲜者捣烂, 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 。 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, 宜保其新鲜之性, 约煎四、五沸即取汤饮之 。 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, 状如小枣, 其凉血之力尤胜 。 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, 开水冲服, 以治吐血、衄血之因热者尤效 。 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 。
总结:通过以上的介绍, 相信大家对刺儿菜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 其实不仅仅是刺儿菜实际上大多数野菜都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, 因此以后大家可别再小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野草了哦~
【【特征】刺儿菜形态特征有哪些?】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