熔炉改变韩国哪些法律( 四 )


受害者的家人以“在调查和审判过程中遭受二次伤害”为由对国家提起了3000万韩元的损害赔偿诉讼 。 其父亲表示:“想通过这一诉讼从根本上改变调查惯例和制度 。 ”
2010年6月 , 韩国发生“第二赵斗淳”事件 , 一名8岁女童在走廊被犯罪分子拖走后遭到性侵犯 。 近一个月之后 , 韩国再曝“第三赵斗淳”事件 , 一名7岁女童独自在家玩耍 , 不法分子瞄准机会入室实施强奸 。
韩国民众认识到 , 传统的刑罚无法让犯罪分子住手 , 治标不治本 , “化学阉割法案”(后改名为“为防止性冲动的药物治疗”)应运而生 。 75.6%的韩国民众赞成对性侵儿童的罪犯采取严厉惩治措施 。
2010年6月29日 , 韩国国会举行全体会议 , 通过了该法案 。 在当日投票中 , 147票赞成、23票反对、30票弃权根据该法案 , 韩国将对性侵犯儿童的初犯和再犯者进行“化学阉割” , 处罚年龄从25岁减低至19岁(即年满19岁的罪犯);将儿童的定义扩大至16岁(即未满16岁的儿童) 。 性侵犯儿童犯人将在出狱前两个月开始“化学阉割” , 最长时间为15年 。
2011年7月 , 法案开始实施 。 韩国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个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阉割的国家 。

韩国电影《熔炉》真的改变法律了吗? 我对于这部电影 , 我看过几遍之后还是会被悲伤绝望的“校长性侵女童案”剧情虐到 。
心疼那些被伤害的孩子同时 , 也十分希望加害者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 。
今年国产电影也出现了一部以“性侵女童案”为主题的电影《嘉年华》 , 我第一感觉还以为这是一部“中国版的《熔炉》” 。
有幸提前观看了影片 , 才发现《嘉年华》有着更多让人思考的地方 。
由文晏导演执导的电影《嘉年华》 , 今年代表中国在各类国际影展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。
不仅在九月入围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 , 更斩获了第54届安塔利亚金橘奖最佳影片大奖 , 这也是华语影片首次获得金橘奖 。
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伊利亚·苏雷曼(两次金棕榈提名)给出的颁奖评语:从第一帧画面直到最后 , 这部猛烈、诚实、美学愉悦的电影以充满诗意的辉煌描绘了一种残酷的现实 。
在韩国社会引起震荡 , 在民众呼吁下 , 光州案件被重新审理 , 涉案人员被重新起诉、量刑 。 这部电影还促使韩国政府重新修订一系列法律 , 加大对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的惩罚力度 , 制定了《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》 , 又称《熔炉法》 。 这部电影结尾传达的微弱希望 , 终在现实中引发了蝴蝶效应 , 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。
【熔炉改变韩国哪些法律】《熔炉》最后的台词——我们一路奋战 , 不是为了改变世界 , 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——令人泪崩 , 但我宁愿相信 , 电影要说的潜台词是——我们一路奋战 , 不仅是为了改变世界 , 也是为了让世界改变我们 。

推荐阅读